??在辽宁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,有这样一位组工干部,他将“党交给的任务就要做到最好”作为人生信条,以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担当,尽情书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。
??他就是韩铁强,鞍山市委原常委、组织部原部长,一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。他的事迹如同钢城的炉火,温暖而炽热,令人感动,催人奋进!
??“党交给的任务就要做到最好”
??第一次接触组织工作,是在2008年,那时候,韩铁强已在抚顺工作13年了。
??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,他选择用笨办法、下苦功夫,到基层去,到群众中去,用大半年的时间走遍了抚顺市新抚区61个社区和2个村子。
??“那时在办公室里很难见到他。”时任抚顺市新抚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孙贵臣,至今还记得和韩铁强走村入户时的情景:每到一处,他都会和社区党员群众聊很长时间,认真倾听,事无巨细地了解大家的工作生活。
??韩铁强一路问,一路记,一路也在思考。“社区党员服务作用弱”“缺少活动阵地和经费”“党员积极性调动不起来”……一个个问题,在调研中浮现。
??事不避难,只有迎难而上。没有平台,就创造平台;没有阵地,就利用党员自己的家。就这样,“党员365工作室”成立了,“楼院党支部”建起来了。社区党员纷纷亮出身份,帮老人缴水电费、为失业人员对接岗位、替邻里调解矛盾。如今十几年过去,这一模式已升级为覆盖全区的“党员家庭代办站”:61个社区建成165个代办站,1862名代办员年均服务5000余件次。老百姓认可了一句话,“有难事急事找党员”。
??2017年,韩铁强带队到发达地区跟岗学习。机会难得,多学才能多得。
??“有问题一定不能含着,要开门见山地问”“看到好的经验,更要有问到底的劲儿”,韩铁强的这些话,时任抚顺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副科长赵卓多年以后仍记忆犹新,“我们一共27个人,在那个初秋的徐州,每个人都像海绵一样拼命地吸收,学习热情高涨。”
??“党交给的任务就要做到最好”,这是韩铁强给自己定的工作信条,无论在抚顺,还是2022年到鞍山工作,他都一直坚守着,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!
??“选准人用好人是组织部门应有的使命和担当,否则就是对党不忠诚。”韩铁强下定决心要打破政绩“大锅饭”,在选人用人上不搞“平衡照顾”,在考核激励上不搞“平均主义”。
??韩铁强力推“重点工作一线抵近式考核”,彻底改变了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的模式,采取化整为零、见缝插针、“四不两直”的方式,把考核现场搬到车间厂房、田间地头,闻着机油味儿、伴着稻花香,广泛听取群众和企业的评价,对干部的“画像”更加精准。
??“相比一般的考核形式,抵近式考核更加灵活,有助于发现干部,也能及时发现问题。”鞍山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科长孙辉深有感触。
??务实的考核机制给基层干部吃下了“定心丸”。为打破干部流动壁垒,韩铁强推动30多名市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跨部门横向交流、下基层历练,激活干部队伍“一池活水”。
??“从机关到基层,从纸上谈兵到实战练兵,是韩部长让我懂得,干部的价值要在服务企业、推动发展中体现。”如今已晋升为鞍山市财政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的郭禹泽,十分怀念在台安经济开发区招商局挂职的经历。
??能者上、优者奖、庸者下、劣者汰的导向进一步树牢,一批敢扛硬活、敢打硬仗的优秀干部被选了出来、用了起来。
??“把老百姓的事看得最重”
??“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,但可以用一颗朴实真挚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份工作。”工作30年,韩铁强始终把“为民服务”印刻在心上。
??2023年夏天,一场大雨让鞍山市千山区泉兴社区居民李琪的家里遭了殃。她家在顶楼,因为有漏点,外面下大雨,屋里小下雨。那一天,韩铁强刚好到泉兴社区调研。他走进屋子里一看,床上、地上都是水,家具地板都泡了。
??“尽快解决,不能让老百姓糟心。”出了居民家,韩铁强马上协调有关部门安排逐户排查。雨停后,维修工人就上了门,给楼顶铺了油毡纸,重新做防水,用最快速度解决了问题。“领导事儿那么多,还能把我家的事儿装在心里,挺感动。”李琪说,这两年下再大的雨,屋顶也没漏,孩子可以安心在屋子里学习了。
??“七下八上”的汛期,韩铁强更是时时放心不下。2024年7月,鞍山发生特大暴雨,26日下午,韩铁强顶着风雨,蹚着泥水,走上一处尾矿坝查看。这是一处库容2191万立方米的二级库,韩铁强看得很细致。
??“有没有安全隐患,能不能抗得住?”“没有问题,您放心,我们24小时有专人巡查。”鞍山金和矿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振寰清晰记得,韩铁强在厂区和坝上查看了足有半个多小时。
??在回程路上,韩铁强还一直在询问工作人员,“防汛物资准备怎么样,有什么困难”“住在危房的群众转移安置了没有”“易积水路段电力设施有没有漏电伤人风险”……整个汛期,千山区未出现一处险情,未发生一起人员伤亡和安全事故。
??静下心谋实事,沉下身抓落实。韩铁强想得多,做得更多。
??经济学专业出身的韩铁强认为,鞍山作为老工业城市,其党建优势与企业资源若能有效结合,必将产生“1+1>2”的效应。
??“社区能为我们干啥?不知道!”“结起对子、共同发展是好事,就怕‘雷声大、雨点小’,结对热热闹闹,结完冷冷清清。”调研中,企业的疑虑被韩铁强一一记下。
??“措施必须实,坚决不搞形式主义。”在韩铁强的推动下,“村对企业八项服务、企业对村八个帮助”得到认可。“千村联千企、党建促振兴”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,1192个村(社区)与1571个企业结对,硕果累累。
??“外挂电梯终于安成了,这可真是圆了我们20多年的心愿。”鞍山市立山区双山街道新兴社区的老人们对“千村联千企”活动赞不绝口。
??新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3楼,因为只有步梯,居民上下楼很不方便。在“社企连心会”上,新兴社区与鞍山冶金集团冷轧新材料有限公司结了对子,社区帮企业解决双职工托幼问题,企业则发挥技术优势,免费设计电梯方案,协调城建部门审批。短短几个月,电梯就安好了,至今已经安全运行了一年多,居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。
??“韩部长前后来了好几次,每次来都不打招呼,就怕给我们添负担。”社区党委书记李丹丹说,那部电梯不仅方便出行,更暖了民心。
??群众的每一个困难,企业的每一条需求,韩铁强都记在心上。
??2024年春天,韩铁强到辽宁海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。公司总经理李治辉道出了难处:“我们打算拆除润滑脂二车间,新建生产车间和智能化立体库房,手续一直在跑,大家都比较着急。”
??“只要合规,我们来推动。”韩铁强斩钉截铁地说。
??让李治辉惊喜的是,3天后,韩铁强就带着住建、环保、自然资源等部门来现场办公,很快,企业就顺利拿到了项目施工许可。“事后韩部长还多次打电话问进度,两个月后又到我们这儿调研,厂房能顺利建设,多亏了韩部长的帮助。”
??“用铁的纪律捍卫金字招牌”
??在韩铁强的办公室和宿舍,除了工作和生活必需品,再无他物。虽然略显“寒酸”,他却乐在其中。
??待己严,待人公,这是刻进韩铁强骨子里的准则。
??“公事办公室谈,私事免谈。”这是韩铁强给自己立的规矩。他拒绝所有私人邀约,办公室与宿舍两点一线,几乎构成了日常生活的轮廓。
??“只有带头严格自律,说话才有底气、做事才能硬气。”对家人,韩铁强近乎“苛刻”。妻弟在抚顺某市直部门当了十余年科长,直到他调离抚顺也未得到提拔。有人劝他“递句话”,他沉默良久说:“我是组工干部,说话办事要对得起‘公’字。”
??“组工干部难免频繁和党员干部打交道,但不能热衷于搞人际关系”,“要耐得住寂寞,守得住清苦,把精力用在为党、为国家、为人民勤奋工作上。”这些话,韩铁强时常与大家共勉。
??在鞍山市委组织部的走廊文化墙上,“讲政治、重公道、业务精、作风好”十二个金字熠熠生辉,在它对面,“党员之家、干部之家、人才之家”用的则是银白色铁字。“我们就是要用铁的纪律来捍卫金字招牌。”韩铁强说。
??其身正,不令而行。“看到他眼里对事业的执着,我们敬佩他,更愿意跟着他一起干。”鞍山市委组织部实绩考核科科长华成举说。
??2025年4月10日22时07分,韩铁强与同事最后通话:“你们早点休息吧,我再研究研究。”仅仅几小时后,53岁的生命在那个深夜定格。
??“他太累了。”鞍山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原铭良心痛地回忆,“韩部长常常错过食堂就餐时间,我们就用一块小毯子把盒饭包起来保温。即便这样,他也经常边吃着勉强不算冷的饭菜,边看文件改材料。”
??在外人看来,韩铁强异地任职、拼命工作,对得起岗位职责,唯独亏欠家庭。妻子杨金凤和全家人都懂他的选择,在背后全力支持。
??杨金凤在抚顺工作,儿子在大连上班,一家三口分散三地,聚少离多。每次去鞍山看望丈夫,杨金凤都自己坐大客或倒火车经沈阳到鞍山。有韩铁强同事想顺道接送,都被她拒绝。
??“不能给铁强找麻烦”,早已成为全家人的默契。韩铁强有1个哥哥3个姐姐,是家里最受宠的“老疙瘩”。为了让他安心工作,哥姐从不拖后腿。
??韩铁强崇尚英雄,他说:“和平年代的英雄,就是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,创造无愧于党、无愧于人民的业绩。”在杨金凤心中,丈夫就是这样的英雄。
??“我亏欠你太多了”“所以要健康快乐,用你的后半生来弥补我”……这是韩铁强去世前,夫妻俩在微信上最后的对话。
??就在韩铁强去世的那天晚上,杨金凤想去鞍山看他,但临时有事没有去成,杨金凤准备第二天再去鞍山见丈夫,做他喜欢吃的排骨豆角和茄子土豆。没想到,这次对话却成永别。夫妻俩“退休后走遍祖国名山大川”的计划,也永远搁浅了。
??儿子韩瀛皞痛哭失声,“爸,总部给我写表扬信了,我念给你听。”他是那么想让父亲开心,可惜父亲再也看不到了。
??2025年4月13日清晨,虽然下着雨,但仍有很多人自发前来殡仪馆悼念韩铁强,送别他们的好领导、好同事。望着许多素不相识却满含热泪的面孔,杨金凤再次泪流满面:“有这么多人念着铁强,他这辈子值了。”
??是的,一心为民服务的人,人民会记住他;敢于挑大梁、担重担的人,人民会记住他;怀有清风正气、无愧于天地的人,人民会永远记住他。
??忠诚、干净、担当,这六个字,韩铁强当之无愧:他将一腔热血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,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。
??韩铁强走了,他的精神永存人间,必将激励着更多后来者,沿着他的足迹,继续向前!
版权所有:即时比分 | 主办单位:即时比分办公厅 |
地址: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-9号 | 邮编:110032 |
![]() |
网站标识码:2100000037 |
ICP备案序号:辽ICP备05023109号 | 联系邮箱:mhwz@yaoyejob.com |